网上预约挂号预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信app网上挂号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可预约班次更新时间每日00:00更新
 
1、放号时间:每天8:30;
 
2、预约周期:7天;
 
3、取消时限:提前一天11:00前;
 
4、取号方式:医院窗口取号;
 
 
一、就诊卡办理
 
我院采取实名制就诊方式,预约挂号和看病就诊都需要持有患者本人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卡。患者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医保卡、军官证等有效证件)到我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办卡窗口办理,就诊时请出示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和就诊卡。
 
就诊卡通用于本院的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检查等各诊疗环节,并且全面记录您在我院的历史诊疗信息。
 
二、预约挂号
 
目前我院网上预约挂号方式如下:
 
1、河南省预约平台网站预约
 
2、就医160挂号网
 
三、就诊取号
 
网络预约成功后,请于就诊当日凭就诊患者有效证件(证件须同患者预约时提供的证件一致)和三附院就诊卡到门诊挂号窗口取号。就诊卡中所填身份证号、姓名、性别等信息必须与预约时提供的患者身份信息一致,否则医院不提供预约的号源。
 
按照网上预约挂号要求,为保证您准时就诊,请于就诊当天上午10:00前,下午4:00前至一楼挂号处或自助终端取号缴费,逾期作废。
 
医生停诊:医生停诊情况不可避免,如有医生临时停诊,服务人员将会以电话或短信形式通知已预约的用户,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四、现场挂号
 
持就诊卡至门诊自助挂号机或人工窗口充值挂号。
 
 
健康小贴士:
 
中药煎服法
 
1.煎药器具:以砂锅、不锈钢锅、搪瓷锅等为佳,忌用铁器。
 
2.浸泡:药物倒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2—3横指)浸泡30分钟。
 
3.煎煮:每剂药煎两次。头煎先用大火加热至沸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规定时间;二煎加水适量,其他同头煎。
 
4.煎煮时间: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煎30—40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煎10—15分钟;后下药物于头煎完成前5—10分钟下锅。
 
5.滤取药液:每次煎煮后滤取(可用双层纱布过滤)药液约200ml—300ml为宜(儿童每次约50ml—100ml)。两煎合并后分两次服,也可煎一次服用一次。
 
6.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滋补药宜早晚空腹服用;驱虫药宜空腹服用;镇静催眠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其他请遵医嘱。
 
7.注意事项:①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水,轻轻搅拌,防止溢锅、糊锅、煎干、炭化的药物切勿服用!
 
②如果您所取中药袋中配有小药袋另包装药物,请按说明处理。
 
③外用及其他特殊中药请遵医嘱使用。
 
需作特殊处理的中药饮片
 
1、先煎:需先煎的饮片一般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另外,川乌、草乌、附子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60分钟以上。
 
2、后下:一般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完成前5-10分钟下锅。
 
3、包煎: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4、烊化:需烊化的药物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
 
5、另煎: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服用。
 
 
介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始建于1984年,2014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
 
医院占地面积28879.71平方米,建筑面积69240平方米,开设临床科室31个,病区26个,医技科室9个(药学部、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食疗营养科、功能检查科、消毒供应中心),核定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672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1个(针灸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个(针灸学科、推拿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肝病科、肿瘤科、心血管科);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5个(椎间盘病科、骨伤科、肺病科、脑病科、肛肠科)、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个(针灸科)、培育项目5个(老年病科、骨病科、肛肠科、产科(生殖)、内分泌科)。成立专科联盟5个(针推、肛肠、中西医结合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中西医结合风湿骨病)。围绕针灸推拿技术,设有针灸、推拿、康复、疼痛(针灸二病区)、针灸三病区5个病区。建立“针药并用”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开展针灸推拿进病房,该诊疗模式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
 
现有职工1098人,其中卫技人员893人,占总人数的81.33%;执业医师总数381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26人,占医师总数85.5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0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69,中药占药学人员76.67%。高级职称127人,中级职称29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近300人。汇聚众多名医大家,国医大师2人(李振华、张磊),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6名(石冠卿、李振华、娄多峰、邵经明、赵清理、张磊、高体三、郑建民、门成福、侯士良、孙六合、王自平、唐宋、李发枝、袁占盈、刘茂林、侯士良、刘永业、和贵璋、吕海江、冯明清、王国斌、庞玉琴、李郑生、李庆海、崔应民),河南省名中医7人(第一届:李庆海、孙玉信、庞玉琴;第二届:周友龙、周立华、李郑生、蒋士卿),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8人(李振华、邵经明、高体三、张磊、郑建民、门成福、孙六合、侯士良)。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3个(张磊、高体三、侯士良、李发枝、唐宋、门成福、郑建民、刘茂林、王国斌、冯明清、袁占盈、和贵璋、吕海江)、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针刺手法工作室1个、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级按摩师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按摩师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1999年以来,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现拥有6个学科(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13个基层教学组织(推拿教研中心、针灸经典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临床/针刀教研室、中医康复教研室、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妇科教研室、中医外科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诊断学教研室、科研实验中心、教学实训中心),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和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
 
目前,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5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家局基地业务建设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合作项目2项,省科技厅课题35项,省中医管理局专项课题107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项,省教育厅课题40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41项。近三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共发表论文1343篇,论著近200部,已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8项。
 
医院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河南医疗卫生界服务先进单位、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先进单位、首批省直医保定点单位、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先进单位、河南省重点学科单位;相继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红旗团委”、河南省“人民满意医院”、河南省最具创新力医院、河南省卫生系统安全、维稳等先进集体,省医疗品牌卓越奖、省会最具专业特色的十大优秀医院、郑州市“最负责任感的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全院职工始终遵循“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秉承“厚德和谐、精术敬业、承古拓新”的院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努力把我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